欢迎来到WWW,SHZF,CN
近年来,针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废弃矿井、矿渣提取贵金属非法牟利较为猖獗的情况,公安机关与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该案是专项行动打击战果之一。此案中非法利用剧毒化学品提金,不仅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而且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多部门和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全力推进案件侦办工作,不仅抓获车某锋等组织人员和直接参与炼金人员,而且对提供废渣和剧毒化学品的人员一并依法查处,实现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打击,发挥了打击震慑作用。
4.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教育部遴选一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相应设立一批实验区、实验校,依托专业机构建立指导支持机制,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价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和学校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
坚持司法与普法相结合。抓好主流媒体阵地的“正能量”输出,同时依托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在“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节日节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白皮书等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指导、示范、引领作用,将案例编选和发布作为生态环境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五年来,最高检共发布生态环境资源指导性案例44件,典型案例52批307件。各级检察机关通过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设公益诉讼线索专栏,研发“随手拍”在线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探索与社会公益组织在案件线索移送、专业领域研究、专家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协作。云南省检察院一部检察官在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国家网络视频演讲大赛上生动讲述了检察机关救助西黑冠长臂猿“小平安”的故事,荣获决赛一等奖。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全面推行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服务承诺机制,引导犯罪嫌疑人从生态环境破坏者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登记在册志愿者260余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机关针对在办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编写《新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图解》,收录在新疆常见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53种,详细介绍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保护价值以及图片,实现普法可视可感。湖南省检察机关在全省引领打造汨罗市矿山治理法治教育基地、汉寿县西洞庭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治教育基地和资兴市东江湖区替代性修复法治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教育、警示、预防”功能。
四年来,三中院民三庭环资合议庭采取多种举措,促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持续提升。持续创新审判机制,通过“专业审判+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协调联动”“案件审理+规则探索”,贯彻系统观念实现共治共享;加大解纷前移力度,通过实施最优防控、善用司法建议、强化诉源解纷,透视行业风险实现减负增效;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做到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服务经济绿色优化升级,突出地域特色推进转型升级;延伸司法社会功能,通过加强环保宣传、落实司法公开、发挥价值导向,形成集群效应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全力保障重大生态工程、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优质司法服务。